15日禾盛新材公告决定终止与日本JFE公司的合作,又一家海外钢铁公司在国内投资受挫。
这几年来海外企业频频进入中国钢铁领域,不过成功者不多,其中原因,除了市场本身的因素,无法掌握经营权也是重要原因,这背后则是中国对钢铁行业的保护心理依然强大。
中国国内庞大的钢铁需求,外资企业觊觎已久,并积极布局,但效果不佳。
2005年安赛乐米塔尔投资3.38亿美元收购了华菱钢铁36.67%的股权,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,至今也是外资投资中国钢铁领域的大手笔。但是此后华菱钢铁经营情况并不好,今年6月华菱钢铁更披露:安赛乐米塔尔可以在未来24个月内向华菱集团行使卖出其所持华菱钢铁6亿股股票的选择权,假若股权置换全部成功,安赛乐米塔尔对华菱钢铁的持股将降至10.07%。
外资企业很难对投资公司形成太大的影响力,不能在具体经营上施加影响。以华菱钢铁为例,安赛乐米塔尔向其派驻多名董事,但对经营影响力不大,和大股东之间有时还有矛盾发生。安赛乐米塔尔计划从2008年开始向中国投资汽车板生产线,却迟迟不能动工,也不履行技术转让承诺,这也有难以控制经营业务的顾忌。
《钢铁产业政策》规定,国有钢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(即持股不超过50%)。安赛乐米塔尔2005年开始与本钢、广钢、八钢、包钢、昆钢、莱钢寻求合作,均未成功。
不仅仅是对国企,外资对民营钢企的控股也不成功,原因也是很复杂的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2007年11月,阿赛洛米塔尔投资6.47亿美元购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东方集团28%的股权,不久因增持触发要约收购义务,但其对中国东方集团的收购要约,在4个月后因未获得反垄断批准而终失效。阿赛洛米塔尔无奈大幅减持。2008年2月,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集团宣布入股在新加坡上市的钢铁企业德龙控股10%的股份,并将进一步收购德龙控股有限公司51%的股权,但未获中国反垄断机构的批准,最终作罢。
当前海外企业在中国钢铁领域投资都是以合资形式存在,并且都是和国企合资居多,合作之后往往都是由中方经营,行政效率低下,外国经营优势很难互补。
目前,中日合资的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去年则实现净利润2.7亿元。在中国经营情况较好的海外钢铁企业是中德合资的鞍钢新轧-蒂森克虏伯镀锌钢板有限公司,去年实现净利润5.28亿元。
这些企业盈利情况较好的原因:是生产的汽车板附加值较高,并为中外合资汽车厂做配套,这种配套有着相当稳定的市场。
来源:证券时报 华业方管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