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对说,历史悠久的钢铁产业真可谓是中国制造优势和劣势的集大成者,一方面产量世界第一,产能过剩;另一方面却不能满足国内对于特种优质钢材方面的需求。所谓的“过剩”都是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。而那些高性能、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大多都是进口替代。
在前些年我国推出4万亿元“救市”计划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占据大头;据相关媒体透露,彼时很多龙头企业很是失望,原因是他们认为螺纹钢等低端钢铁产品是“救市”的受益者,而自己擅长的有些技术含量的板材不怎么受益,而这些企业长材生产线此前已经应有关部门要求淘汰了。
在4万亿元“救市”计划中,高铁项目真的大发展,特种优质钢材需求为钢企巨头,提供了广阔市场和难得的机遇空间。遗憾的是这些自己却受益的不多;以高铁的车轴和车轮为例,目前该类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,利润高的不去赚,天天念叨着利润低的。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,难怪就想到了去养猪了。
新闻来源网络,由华业方管整理发布。
|